很久沒跟學校社團出去拍照了(也老大不小了),這種感覺真酷隨便一個學弟妹都差我六七歲阿不過好久沒跟郭老師出去外拍了,感覺挺不錯的。雖然前一天天兵布丁跟我說是到中壢拍照,沒想到最後去的是苗栗的通霄阿XD。這也差太多了。不過今天也認識的一個老師的學生"佩欣"阿姨。感覺很熱衷攝影呢,真的是很羨慕。女孩子拍照習慣也跟男生不太一樣,除了比較細心更是全身上下法寶一堆,隨時可以變出道具使用。真是可怕!!像是我只要帶個器材另外加個手機錢包就可以衝了,呵呵。差太多了啦!!不過似乎功力還是進步不多,太久沒外拍嚕!也許多跟阿姨出去外拍也是不錯的事情喔^^.
2007年5月27日 星期日
2007年5月23日 星期三
關於over & under曝光與後製關係
其實以我的理解來說,這兩派說法其實沒有衝突,因為第一個說法是一個拍攝的原則跟經驗,而第二的說法則是強烈的理論派。然而這樣的討論讓很多剛入門的新手無所適從,我想與請別人給你魚,不如學怎樣釣魚吧,下面我會仔細的說明細節跟後製的關係,至於要怎麼應用我想就是大家現場拍攝的想法嚕。
首先附上一張照片以及『色階分佈圖』。


各位可以看到這張夜景圖,重點是他的色階分佈圖。以後製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張曝光under的照片因為他的70%以上的高亮度部份是沒有畫素的。因此假設我們希望這張照片可以亮一點的話必須增加EV值。然而只要曝光增加EV必然就會讓色階間的細節遺失。
然而 這時候我就必須解釋 為什麼有一派說法傳自 『數位相機RAW檔聖經』裡敘述說到為什麼"寧願稍微過曝,也不要曝光不足"因為在數位編輯的觀念裡面,什麼樣的色階分佈圖是可以獲得最大的細節呢!?就是從最暗到最亮都有像素分佈且高低起伏。長這個樣子!!

所以我們在回來討論第一張照片,這邊我必須要強調說『數位相機RAW檔聖經』裡面這段文字是確確實實沒有錯的,他的意思是 在我第一張照片裡面的這張曝光假設我可以按下快門的時候就增加了1.4EV(或是快門慢個2.5倍)而得到這樣的圖


這張圖雖然看來似乎過亮,也沒有原來曝光的的夜景感覺,但是這時候我們-1.4EV的話,不但畫面曝光合理,而且可以獲得更多的細節,也沒有增加EV值產生雜訊之類的壞處。
因此在用數位相機拍照的時候,當你認為LCD裡看起來美美的曝光正常,以後製的角度來看這不見的是最好的,最好的辦法是在拍照時就把最多的明暗細節帶回去再利用RAW檔處理軟體處理曝光明暗對比。
嗯,這邊說完大家一定會疑惑那第一個派別呢!?為什麼寧可under一點。其實我平常還是習慣under一點的,尤其以前拍底片時除了測光表有誰有辦法拍完馬上看到色階分佈圖呢!?因此我寧可稍微under,也許我拍攝的時候曲線圖是這樣的。

然後回家後再利用軟體增加EV值取得我要的曝光,當然我也知道在增加的過程中色階變化會變得沒有那麼豐富甚至會有雜訊出現,但是基本上在1.5EV裡面我自己都還算可以接受。
雖然現在數位相機隨拍及看非常的方便,而且除了DSLR甚至很多DC也內建了色階分佈圖讓您參考,如果您很龜毛很要求品質,那你可以使用第二派拍法,每次拍完馬上看色階圖增減光圈組合獲得最多的細節(挺累的),遇到搶拍或是人像特殊的表情動作您可能就沒有第二次的機會了。然而這樣的理想拍照方式也不是沒有缺點的,缺點是什麼?就是怕你真的過曝。怎樣的過曝呢?萬一你沒控制好快門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一堆像素都跑出相機CCD可以紀錄的範圍了(也就是色階分佈圖的右邊破表),簡單的說何止是細節不見了,是根本毫無細節可言,你連顏色明暗的資料都不齊全了!!當然這張是比較誇張的示範。所以為什麼這是第一派的理論,意思就是寧可稍微曝光不足我還可以稍微接受沒有那麼多的細節,但是沒辦法忍受過曝以後的一些明暗顏色資料遺失了。了解了嗎?
總結:簡單的說,我們以色階分佈圖來看曝光的話,就是不管怎麼拍你千萬別曝光到色階分佈突破表,但是沒破表的情況下我們盡量讓他達到100% MAX 獲得最多的細節是最理想的狀態。然而在實際拍攝中也許你沒有那種心力或是拍攝主題也不允許你失誤的話,些微的under是可以接受的,畢竟沒有比較的話有幾個人可以看出你細節不夠呢?至於怎樣利用,我想適當的測光工具加上經驗是很重要的嚕。
另外我在LIGHTROOM裡面也有提到曝光的操作可以參考一下。
2007年5月16日 星期三
2007年5月9日 星期三
photoshop lightroom 曲線與對比的應用方式

2.Light亮部
3.Dark暗部
4.shadows陰影
2.Medium Constract 提供小小的曲線中等對比
3.Strong Constract 強烈的對比 (重口味阿)
這邊提醒大家,其實一般的JPG檔案或是各軟體的RAW處理檔案都已經下了一定的對比預設參數,以LIGHTROOM來說我會建議大家在讀入照片的時候先預設Medium Constract就我的經驗中等對比適合大部分的照片,然後我們再來視照片做細微的修改。
所以這邊先教你如何在讀入照片的時候(RAW檔)先預設都是Medium Constract。
首先在Import Photos以後會出現以下的A.畫面在Develop setings下拉式選單裡頭選擇紅色框框的Tone curve-Medium Constract,所以你輸入的照片都會套用這個設定!你也可以嘗試其他的組合試試看,選擇Lightroom Default的話效果也是接近的。

好的,接下來我來示範幾個調整的照片範例,因為所有的照片調整並沒有一定的規則,只有了解畫面色階的分佈,自行判斷並且嘗試出自己希望的畫面。
以這張人像(圖B)來說先看右上(色階分佈圖)我們可以發現整個畫面的像素都集中在一半亮度以下而且LIGHT跟HILIGHT除了像素少以外還沒有波型!但是以我的角度來說這張照片已經接近完成的階段了(MD臉部光線是ok的)。這邊我再放一張利用Auto tone參數的照片做比較(註:auto tone的功能是依照色階分佈圖幫你做到電腦認為表現完美的修改:圖C)


以色階分佈圖來說似乎是圖C來的漂亮理想,但是照片的表現卻卻是圖B較為正常,這邊是要給大家一個想法,就是波型沒有一定的準則,以人像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臉部(人物佔主要畫面時)
,這張照片其實亮部跟高亮部都集中在臉部,所以不需要做過多的調整。
那如何做微調呢!?我的想法是將高亮部跟亮部再做提昇(增加臉部的對比),然後暗部稍微增加一點讓暗部細節更多一點(圖D),細修前跟細修後再附一張圖(圖E)。
這邊我是Dark部份+10,Light部份+12,Hightlight部份+24給大家做參考。
這樣細修後是不是臉部的部份更為凸顯了呢!?至於更後面的後製,整個背景的對比,色調,皮膚細修打磨類似這樣的工作,可能比較適合放到PHOTOSHOP裡面工作嚕。
另外 還記得第二篇提到的批次白平衡嗎?同樣的道理,你也可以把曲線,曝光,銳利化這樣的參數複製在其他類似光線或是場景的照片喔^^。可以節省大量處理照片的時間。
『漫畫』醫界風雲給我的一顆震撼彈

這幾天有意無意的只是想到租書店坐下來(其實是有些個人因素的),脫離學生生活的我已經有點不知所措應該選擇哪些漫畫,我的時代從七龍珠小叮噹到了小丸子,青澀年代的代表作『幕張』演繹著我荒唐的高中生活,大學時代看著一些高中時代就開始流行連載的漫畫,後來的漫畫都已經無法打動我心。
是的,這幾天無意看到這套『醫界風雲』帶給我的震撼真的太大了!
裡頭敘述著日本第一流的醫學院 永大附設醫院的實習生 齊藤英二郎 月收入才日幣三萬八千元 開始獨立實習主治醫生的生活,從外科 內科 婦產 小兒科 癌正 精神科各個部門的實習生捱,擺多了醫生的英雄主義,很仔細的描述在醫療體制下戴著醫生光環心情的矛盾,病人跟醫生 現實跟體制的衝突。
當我看到故事中罹患癌症媽媽對於家庭生活的關心和死亡的心理衝突,看到他的小孩為了賭氣媽媽將要死亡而失控,我真的哭了.......
我很欣賞主角的優柔寡斷,跟金庸小說裡倚天屠龍記的張無忌有點像。但是我卻很認同裡面描述他的一句話:『他很堅強,因為他懂得脆弱』。
一直讓我省思的是各行各業的矛盾都跟漫畫裡探討是一樣的。不管是政治人物,清道夫,醫生,運動選手,工程師,老師.......等。每個職業都有他的矛盾,都有他在社會制度下不的不接受的無奈,從滿腔熱血到怨天尤人,最後又回歸平淡,平靜的做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付出,對於價值觀做出妥協!當然也有人決定往上爬,試圖改變這整個社會,其他人的價值觀。這樣的事情不斷的重複在我們的身邊。那我呢!?我選擇怎的做!?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到底我想過怎樣的生活,我想要在這社會中,我想在我周遭環境中做些什麼,留下些什麼。完全無法停止這樣的想法!看完了這本漫畫,是的 讓我爆炸了!!
我想再給一些時間去醞釀吧!
2007年5月8日 星期二
PHTOSHOP LIGHTROOM 白平衡修正 一次修改多張白平衡
白平衡似乎是數位相機發展出來以後才有的名詞,在以前只能用各種色溫濾片或是所謂的燈光片(底片)來做修改。到了DSLR以後白平衡變成很重要的一個課題,RAW檔案保留了相片的原始資料讓我們自由做修改,可是一張張改每張的白平衡有時後很煩人。在相同光源場景下其實可以套用相同的參數,這點LIGHTROOM做的很棒,除了白平衡其實其他參數例如『曝光』『曲線』『銳利化』『去雜點』『鏡頭變形修正』『暗角修正』......等超多功能都可以一樣套用。請看以下範例,這邊我用一個朋友辦的小型演唱會的紀錄照來做示範。
這幾張照片因為現場燈光的關係顏色都偏紅,除了色溫較低之外,光線的『衍色性』也很低。『衍色』的意思是光線所能讓物品表現顏色的能力。例如陽光是最強的!!他可以表達我們平常所見的顏色,日光燈也不錯,但是你有注意到馬路邊的『水銀燈』嗎,是的!!他除了色溫的問題外衍色能力也很差,另外摩托車的大燈也是,由它們所照射到的物品可以說顏色很少。但是利用白平衡我們可以把他調整到還算令人滿意的程度。
這邊介紹一下功能『Temp』是指當時的色溫,例如現場是用暖色色溫約3200K的燈泡,那你就把Temp的數值調整到3200會變成平成所熟悉的正常色溫畫面。Tint則是色調,用來調整畫面對於色偏的問題,尤其是我剛剛所說得『衍色』所造成的色偏可以利用這個稍微的調整。在大部分的情況下Tint是不需要做大幅的更改的,但是這張照片可能要修改比較多,而且修改的部份完全依靠經驗。這時候請善用另一個功能那就是自訂白平衡,也就是我用紅色框框圈起來的功能,這個部份是讓你來跟軟體說,這張照片中真正的白色到底是哪一點,接著軟體就會幫你把色溫跟色調幫你處理完成,你再微調就好了,ok,我來示範一次。
首先拖曳這隻『筆』到畫面中的真正白色部份,我選擇女歌手的白色裙子這時候畫面會出現一個表格顯示出附近顏色的變化,你可以做微調。點下去後畫面會變成下面這張圖。
畫面是不是變得很像是日光燈照射的感覺了呢?當然你還可以做一些微調,也許畫面可以調整Temp色溫讓光線暖調一點,顏色也可以偏紅一點點不等。這邊我就不多做示範了。另一點值的提得是窗外的光現有沒有發現變得非常的冷色系調子嗎!?是的因為本來的光線是暖色調被我們調整色溫提高了相對的窗外的色溫就變的更高喔!!這也是很多攝影常用的色溫差的手法。
ok,到這邊大家應該都會使用白平衡了,再來教你如何一次修改多張照片
還記得文章的第一個照片中有六張連拍嗎,教你如何一次讓這六張照片一次套用這次的白平衡。
首先步驟1.先反白你要一起修改的照片,最好是相同場景相同光源然後點下步驟2.的按鈕會出現下面這張圖。
這張圖意思是問你到底你要複製原圖片中的哪些參數,這邊我只選了White balance白平衡參數,其他諸如對比,銳利化,飽和度,曲線......其實你可以自行利用copy,都是一樣的道理。點下確定你會發現我剛剛選的六張圖片白平衡會一起修改好了!!
LIGHTROOM第二篇 色階分佈概念 與 曝光關係
呵呵 這個主題實在範圍太大了,其實我說要說得觀念在攝影大師面前不值一晒。但是在以前底片時代要完整的表達出『沖洗出來的照片』跟自己所想的一樣,除了精準的曝光,更是需要沖洗的功力以及溝通。所以才那麼多人選擇『正片』作為自己創作的方式。而所謂我這篇提到的觀念是從ZONE SYSTEM而來,就是如何完整的呈現自己所預想的光影。以前可能需要強大的曝光技巧加上暗房經驗功力,而現在靠著電腦輕輕鬆鬆就可以修改。好了不多說,進入LIGHTROOM吧。先附上一張範例!
這張照片是在陰天下拍攝,利用測光表用『入射光』測光,拍出來的RAW基本上就很接近現場看到MD的模樣。然而實際上我想要做進一步的修改,我並不希望他表現的是陰天的調子,另外我也希望臉部能夠再中間調或是中間偏高,卻又盡量維持細節。
另外陰天的反差應該比較低,但是實際上這張得反差頗大『我指的是暗部的反差』。好,我說了那麼多一定有人霧颯颯。我們就來看色階分佈圖吧。
先大致解釋一 下X軸的部份代表的是最暗到最亮,就是你螢幕上可視光的最暗到最亮,灰階來說就是1~255。而Y軸的部份代表的是再這個亮暗階段上像素的分佈,簡單的說越高峰代表在這個亮暗部份的畫面佔越多數。
所以這張照片可以看出,畫面上全部的的畫素都在中間一半以下偏暗,但是這些波形卻是高低起伏,這代表的畫素雖然都在暗部,但是反差是足夠的。好,那我現在來嘗試修改。
這邊先增加2.2EV,這邊可以看到畫面有亮部的部份而有大部分是藍色,也就是後面門的部份是屬於偏亮的地方。這時候可以適度拉高一下recovery的部份,recovery是讓你補回一些畫面的細節,因為在增加
曝光的動作中,多多少少會損失一些細節部份。
這樣就是一個完整平常大家在自然光下光源充足的照片,而且在這張範例中對比已經足夠了,所以並不太需要去動到曲線,這邊留在其他範例介紹。
在這邊提出一個非常重要的後製觀念,那就是在一般正常用數位相機拍照的時候,CCD的特性寧可稍微曝光不足也不要曝光過度,因為當曝光過度的照片是很難修改回來的。怎麼說呢看下面這張照片範例。
這張照片明顯就是曝光過度,然侯看紅色框線的部份,你可以想像本來應該出現再畫面上亮部的畫素,現在都已經破表跑到外面去了,換句話說我們在軟體中已經很難把他修正回來了,接下來我們嘗試對這張畫面做『減少曝光』跟『Recovery』或是減低亮度。我做了-2.21EV跟Recovery(26),是波形是往左邊了,但是亮部原來應該有的峰型卻不見了,是的相機並沒有辦法紀錄這個部份。這個時候就算是降低亮度也是於事無補。
其實這部份我們對於RAW檔所作的更改,就類似以前相館對於沖洗照片所作的修改,增減曝光,加減光增加減少對比的部份,進入數位時代以後這部份得以操控在玩家自己的手上,這樣的便利性是以前所比擬不上的。
另外要強調的是對於畫面上光線的表現,並沒有一定的對錯,以第一張曝光不足的照片來說,其實也有他的味道,他比較忠於表現當時現場的光線。然後藉由軟體我們在事後的表現有更多元的方式,你想要怎樣的曝光,更是在你拍攝之前就應該預想好的的喔,這是在拿相機時就必須好好注意的地方。